科技資訊
“新型超細纖維復合材料綠色生產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項目取得突破
時間:2023年3月27日
2023年3月7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山東省臨沂市組織召開了由山東昌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島大學共同承擔的“新型超細纖維復合材料綠色生產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項目科技成果鑒定會。鑒定委員會認為項目成果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成果簡要介紹如下:
超細纖維復合材料擁有手感豐滿、均勻致密、衛生性能好、微細空隙豐富、細膩柔軟等優良特性,可廣泛應用于高端內飾、醫療衛生、濾材、電子工業精密拋光、高檔服裝服飾等領域。鑒于傳統超細纖維材料制備技術所存在四大問題:1.不定島超細纖維材料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甲苯、二甲苯等強致癌溶劑大量使用問題;2.定島超細纖維材料和分割型超細纖維材料生產加工過程中的氫氧化鈉等強堿、強腐蝕性化學助劑大量使用問題;3.基布密度低,開纖后密度進一步降低,僅適用于油性聚氨酯含浸,不可避免地帶來DMF等有機溶劑大量使用的問題;4.為降低制品甲苯、二甲苯、DMF等溶劑,提升產品品質,消耗大量水資源進行洗滌或高溫長時間處理,進而造成大量資源消耗和廢水排放的問題。該項目結合超細纖維材料產業發展趨勢,研發了擁有生產全流程綠色環保、制品使用過程健康安全等特性的新型超細纖維復合材料綠色生產技術。該技術是以直紡型超細超短纖維為原料,以纖維集合體增強層為增強體,通過制品仿真結構設計,并采用濕法成網技術和水刺加固復合成形技術,制備超細纖維復合材料基布,結合后整技術獲得最終制品。項目從關鍵工藝、關鍵技術、關鍵裝備等全鏈條角度,攻克了制約我國超細纖維材料產業轉型升級與產品升級換代的“卡脖子”技術,并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綠色高端超細纖維復合材料產業技術國際壁壘。
項目研發了超細纖維漿均勻分散技術、基于抄造法的超細纖維網多層一次成形技術與裝置,解決了纖網成形勻度差、易分層開裂等難題;首創了高速擺動水刺無痕技術與裝置,解決了超細纖維復合材料布面水刺紋難以消除的難題;研發了基于水性聚氨酯的后整理技術;形成了超細纖維復合材料成套綠色加工工藝技術。

項目建成了年產500萬平方米的超細纖維復合材料綠色生產線,自2021年實現產業化以來,山東昌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實現新增銷售收入2.12億元,新增利稅0.55億元,所開發的系列產品已在森織汽車內飾(武漢)有限公司、蘇州恒達世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昱潔福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英德市匠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應用推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山東昌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建于2016年5月,注冊資本5500萬元,固定資產1.4億元,是一家集高端綠色環保非織造材料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產品類別涵蓋汽車內飾、衣料、革材、衛生清潔擦拭、干濕巾、電子工業擦拭等領域,已通過ISO9001:2008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中東、意大利、日本、韓國、港澳臺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研發創新實力位居全國非織造行業前列,先后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山東省扶貧龍頭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
山東昌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新一代環保型汽車內飾材料創新領域的領頭羊,擁有臨沂市綠色環保超細纖維復合材料企業重點實驗室、臨沂市生物基復合無紡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臨沂市生物基復合無紡布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臨沂市工業設計中心。公司擁有15000平方米汽車內飾材料實驗試制生產平臺,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德國進口水刺復合材料生產線3條,自行設計研發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細纖維復合材料生產線1條,建有2000平方米的實驗室,擁有試驗儀器設備30余臺套,具備完善的汽車內飾材料研發、設計、實驗、檢測、分析條件,具有強大的研發、創新和生產能力。近年來公司研發30余個汽車內飾新產品,申請專利3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
青島大學是山東省重點建設高校、山東省和青島市共建高校、山東省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建設高校,設有34個學院和醫學部,現有招生本科專業7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4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型3種;一級學科碩士點4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型28種;博士后流動站10個;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2個學科門類。擁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示范性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8個。
青島大學紡織學科現有紡織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紡織科學與工程),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紡織科學與工程),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紡織工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設計藝術學),4個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點(紡織工程領域、工業設計工程領域、材料工程領域、輕化工程領域)。其中紡織工程、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均為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紡織工程領域是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領域?,F有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輕化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表演方向)5個本科專業,其中,紡織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特色專業,山東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立項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于2020年入選山東省高峰學科。
青島大學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由科技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和青島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10月16日聯合發文批準建設。實驗室依托青島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紡織工程國家特色專業,以紡織工程和材料學兩個山東省強化建設重點學科為支撐,聯合紡織、材料、化工、物理、生物工程等多學科進行集成與交叉,在成纖高聚物、結構與性能研究,纖維新材料的制備,紡織基礎科學、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紡織品清潔染整及最終制品設計與制造學科群中進行學科有機結合,進行創新性研究工作。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由中國紡聯科技發展部負責組織實施,有成果鑒定評價需求的單位請聯系科技計劃處。電話010-85229319,郵箱jh@cntextech.org.cn。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可以聯系協會科技部,溝通輔導產業用紡織品和非織造布領域的科技成果鑒定工作。
信息來源 | 中國紡織科技